近期活动
【教授观点】我院院长张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以“互联网+分级诊疗”助力全民健康服务》的文章
2021-07-27 18:17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109764

      【光明论坛】

      作者:张力(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邵晓凤(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的核心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公平原则”。对于公平正义的追寻,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良序发展长期追求的伦理根基,体现着国家治理实践的道德性与正当性愿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在公平理念确立的前提下,需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回归对医疗制度体系和技术方法等核心问题的关注,这有助于我国居民健康公平的实现,并通过公平分配处理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代际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让人民群众共享健康发展的成果。

      从最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看,“互联网+分级诊疗”是实现我国居民健康公平的基本保障。我国面临“健康赤字”的人群多位于偏远和落后地区,基层活力不足和优秀医务人员向上流失仍然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公平实现的显性原因。落后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重点地区,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在当地往往得不到有效解决,只能前往能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地区进行远距离诊治,这进一步加重了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是老百姓的迫切期待。2015年国家把分级诊疗作为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抓手,分级诊疗本质上是有效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公平机制。这是一个大的格局调整,是打破“以医院为中心”的根本性改革。然而,我国分级诊疗“公平”的效果还有待释放,效率也有待提高。如何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有效减少闲置现象的出现,如何提高诊疗信息共享效率,实现两极医疗机构间紧密“服务协同”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医疗资源的重构和理顺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内在需求和驱动因素。

      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深化分工的特点,分级诊疗面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互联网+”技术能够解决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互联网+”带来的资源共享理念使医疗行业不同主体联系更为紧密,核心是激活医疗体系冗余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市场化流动,平衡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供需不均衡,提升医患精准匹配水平,推动分级诊疗政策有效落地,为我国居民健康公平带来新的体验和机遇。

      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一方面要明确“互联网+分级诊疗”定位和道路。“互联网+分级诊疗”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资源与信息沟通调配方式”,在分级诊疗体系内部加快诊疗服务理念与技术融合。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促进数据共享互认,完善“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分级诊疗体系构建。为更加稳妥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当前仍然需要注重依附实体分级诊疗体系,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改进传统分级诊疗模式,通过“互联网+”实现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医务人员也可以从烦琐的非医疗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优质诊疗服务的提供。

      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分级诊疗”运行体系。“互联网+分级诊疗”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高等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医疗金融+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和资源的全过程、全方位融合,将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参与者以及医疗辅助机构整合起来,通过“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等平台强化“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灵活、协调的分级诊疗运行体系。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