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9日
在瑞典哥德堡大学交换的这一学期我体验到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让我在各方面都认识、学会、成长了很多,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从学习方面,这里的课程模式和国内有很大差别。这里是一门课集中上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哥德堡大学的一个period),在这个阶段内包括听老师讲课、完成个人作业、小组作业、一些小测和期末考试等,结束一门课程的所有内容后再开始下一门课的学习。我选修了宏观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区域发展和地理经济学.全球化生产,每门课的授课流程和考试形式都有一些不同,我也因此经历了一些很“新鲜”的学习过程,有挑战性,也很奇妙有趣。
首先在一个阶段内集中完成一门课程意味着我们需要快速将课堂上的知识理解提炼内化,才能够输出形成质量比较高的个人或小组作业。在习惯了一门课程有大半个学期的时间细水长流慢慢消化后起初我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模式,之后我发现这样可以督促我做到真正的“日日清”,只有每天上完课都复习好PPT,学懂当天讲的内容第二天才能跟上老师。因此在这种模式下我输入知识的效率变高了。
小组作业也是让我感受颇多的一个模块,第一次和外国同学分工合作是有些忐忑的。和我一组的立陶宛同学非常认真负责,在有些被忽略的地方会提醒我们要添加上引用文献,比如一些模型、老师上课提到的理论都要进行引用。每次小组作业提交后我们会有一次seminar,很多外国同学在pre的时候都非常松弛,就好像真的是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演讲,通过手势、眼神和语气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输出自己的观点。每组讲完后老师和其他同学会问一些问题,大家听得认真,问的问题很有质量,场面也一度非常激烈,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交流和研讨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完成一篇严谨的文章,也对之后自己在大家面前表达观点时的状态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
在生活方面,我体验到了经营自己的小家的感觉。买菜、做饭、打扫屋子、添置装饰……最开始我做饭刀会划着手,味道也及其不稳定,后来做着做着就熟练了很多。虽然刀功还是有待提高,但是调味已经基本上不出什么大问题了。这一个学期下来我已经从厨房小白进化成了有点半吊子但能做几个拿手菜的厨子预备役,甚至尝试做过味道还不错的海南鸡饭,水煮牛肉和辣子鸡这种大菜。有时候和邻居或者同住一片学生公寓的朋友们聚餐,大家一人做一道菜一起吃,能够尝到各种神奇新鲜的菜式,比如羊奶酪三明治、柠檬鸡丝、中东味道的pasta、泡椒牛肉碎等等,非常有意思。
在学习之余我去了欧洲很多国家,走走转转中切实地感受到了看世界多面性的感觉,也见到了很多也许毕生难忘的景色。我们在斯德哥尔摩的viking line上观赏夕阳下的漫天云霞;在深夜的特罗姆瑟跟着当地的小哥追行踪不定的极光;穿梭在热闹的圣诞集市里品尝特色小吃和饮品;从寒冷的北欧跑出来到西班牙南部的橘子树小城马拉加晒太阳;去罗卡角的途中对着碧蓝色的波光粼粼的大西洋出很久很久的神;在下着大雪的跨年夜爬上山看烟花,和旁边的陌生人们互道Happy New Year……
在这里我还遇见了很多特别好特别友善的人:塔林车站素不相识的本地大哥主动帮忙查交通路线,把我们送到酒店门口才回家;巴黎街头恰巧与一队外出实践的中学生同行了一段路,带队老师很热情地和我聊天还邀请我去学校参观;在学院旁边的咖啡店吃甜点的时候店主老爷爷请我们去他新开的意式pizza店免费品尝;追极光的后半程我们已经困得昏昏欲睡,但是小哥说也许你们这辈子只会来一次一定要让你们看够不留遗憾,一直在开着车不断寻找云层间隙……一切体验是由景色和人一同构成的,非常非常幸运我能在哥德堡和其他旅途中被大家的善意温暖着,筑成所有美好的回忆。
总结下来,交换期间我体验到了自然景观、人文建筑、生活方式、人生追求的多样性,也算是掀开世界一隅见得其广阔。特别感谢北交能给我提供这样好的交换机会,也特别感谢陈老师从最开始的语言成绩,申请交换院校,到交换期间对我学习生活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圆满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交换并且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回望过去,我要对从大一就开始做准备的自己道一声恭喜;放眼未来,我也要对正走在漫漫长途中的自己说一句加油,希望我能将看到的学到的融汇进人生选择中。也许多年后的某个初春我会坐在哥德堡街边的长椅上喝一杯咖啡,看落过雪的枝丫上绽放出三五朵樱花。
最后的最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阳光的角度差异,下雪或是晴天,遇到的人不同或许都会构成对一座城市截然不同的印象。希望大家都能在独属于自己的广阔世界中填充无数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