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全日制研究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和帮助研究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研究生工作部继续组织研究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主题和口号
活动主题:感悟伟大变革,筑梦强国征程
活动口号:研行中华,燃创未来
二、参与人员
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三、选题方向
(一)社会实践综合项目
1.理想信念教育
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主题,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发掘校史校训、学科专业中的红色基因,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2.科技创新服务
发挥学科及专业优势,聚焦智慧交通、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行业产业发展热点,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深入行业企业、城镇乡村、政府单位等开展科技调研服务。鼓励实践团队走进一线、走进新兴产业前沿开展调研实践,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立足社会需求,开展科普宣讲、科技研学、科研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锤炼科技报国真本领。
3.民生关怀服务
聚焦基层民生,以志愿精神为引领,鼓励各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利用所知所学,在基层治理、“一老一小”、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鼓励研究生在民生关怀服务中展现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培育心系社会、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人才。
4.美丽中国实践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实地生态调研、环保政策咨询、环保科技创新、艺术宣传创作等,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业、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贡献青春智慧,引领研究生自觉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5.文化传承创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研究生调研古村古建、历史街区,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收集民间故事、传统歌谣、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发挥研究生独有特点,创新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社会实践专项项目
6.“追寻总书记足迹”专项实践
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组织研究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足迹,深入党的创新理论的起始点和发源地,广泛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观察、学习体验、调查研究,教育引导研究生在今昔对比、中外比较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和人民情怀,深入领会伟大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融入血脉、付诸行动。
7.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专项实践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通过支持组建专项实践团队,引领研究生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交通、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参与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或研究,实现学以致用。访问“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的企业、高校、政府部门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与现场考察,实地感受“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互利互惠。
8.乡村振兴专项实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乡村一线,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深入内蒙古科左后旗,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聚焦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现状,开展教育帮扶、智力帮扶和文化帮扶,以“智力+科技”助力发展。
9.破题攻坚专项实践
聚焦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联合校内相关单位面向全校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另行通知),组织专项实践团队开展调研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围绕“领题一破题一解题”全过程,深入开展调研,厘清问题成因,提出可行方案,切实提升研究生问题意识、责任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
10.上级其他社会实践专项安排。
四、组织流程
(一)7月16日 学院组织申报
(二)7月17日 学院组织评审
(三)7月17日 校院两级行前准备
(四)7月17日 确定立项后划拨经费
(五)7月至8月 开展实践
(六)9月21日前 提交实践成果和总结材料
(七)10月13日前 组织结项评审,完成经费报销
报名安排
7月16日(星期三)上午8:00前,将《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审批表》(附件1)、《安全承诺书》(附件4)和《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统计表》(附件3sheet1)电子版打包发送至邮箱23120724@bjtu.edu.cn,邮件命名为【负责人姓名-负责人学号-负责人电话-暑期社会实践】。
(附件3现阶段只填写sheet1立项统计表,附件4安全承诺书在指导教师和全体组员知情的情况下可放电子签名,有效期按2025年6月28日至2025年8月30日填写)
具体安排见附件通知。
五、相关要求
(一)严格保障安全稳定,保障全程安全有序
务必做到“6个全”,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稳定相关工作要求。
1.学院务必完全掌握实践全部内容,对团队的成员组成、时间、地点、行程轨迹等逐一确定,确保不涉敏感地点、敏感事件等。
2.全员与学院签订安全承诺书(模板见附件4)。
3.全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4.全部项目制定安全预案,及时关注实践地的极端气候变化和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5.全员参与行前安全等教育培训。
6.全周期向学院报备外出实践期间的安全情况,如遇突发事件,学院要及时上报研工部。
(二)提高认识拓展资源,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统筹考虑党建、科研等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充分动员组织,积极作为,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找真问题、做真学问。各学院要为实践团队配备指导教师,鼓励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实践主题要结合学科专业,以研究为特点和抓手,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围绕选题方向自行拟题。鼓励学科交叉组队参与实践,具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和较强的操作性,鼓励团队和学生将社会实践调研成果转化为资政建议,推进社会实践成果培育转化。充分利用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我校定点扶贫点、学校董事单位或合作单位、校友等资源开展实践。
(三)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生动展示实践风采
注重实践过程记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用研究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主动开展社会宣传,吸引新闻媒体报道,做好实践风采展示。结合学校《关于开展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附件10)要求,积极将实践成果转化为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并投稿至指定邮箱,学校也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交大研究生青春风采。
附件:
1.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审批表
2.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申报书
3.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结项统计表
4.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承诺书(模板)
5.校级重点、一般项目需提交成果清单
6.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结题一览表
7.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
8.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经费资助细则
9.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优奖项设置及申报要求
10.关于开展网络文化节和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
经管学院研究生工作组
2025年7月14日
研工通〔2025〕20号-关于开展202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