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2017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挑战杯”
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预通知
各学院:
为提高参赛作品水平,增强参赛作品创新性,引导和激励学生刻苦钻研,“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分委会决定发布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的预通知。此通知仅为比赛预通知,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赛前准备,具体赛事安排将于正式通知中详细说明,如预通知与正式通知在内容上有出入,一切以正式通知为准。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一、 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凡2016年9月在北京交通大学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专业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含留学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二)组队要求
1、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请个人作品的,申请者必须承担申请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其余视为申请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每个作品作者不得超过5人。
2、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的组队,各学院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参赛。
(三)作品基本要求
1、参赛的社会科学类作品(包括调查报告、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作品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相关鉴定材料。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7年3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内。
3、参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参赛要求
每名学生至多参与两项作品创作,否则将视为无参赛资格。
(五)选题与导师制度
1、学生主要自拟题目报名参赛。
2、学生以自行联系教师作导师为主;未选定导师的参赛队伍,根据学生报名题目,分委会也将指派竞赛指导委员会委员作为导师进行指导。
二、大赛时间
2016年11月-2017年3月
三、大赛流程
(一)报名(11月-12月初)
各学院参赛选手根据相关要求自行组队,认真填写参赛报名表相关内容,并将表格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
注:竞赛分委会办公室会在报名结束后整理参赛选手信息,并在教务处予以公示,供参赛选手进行信息核对。另外,竞赛分委会办公室设立信息咨询小组,参赛选手在参赛前有任何疑问都可以与信息咨询小组成员联系。
姓名 |
学号 |
电话 |
辛明翰 |
15398313 |
15100281709 |
宋继尧 |
15241289 |
13001987676 |
隗春燕 |
15241030 |
18201691078 |
(二)提交申报书(12月初-12月中旬)
参赛选手报名后,即可按要求填写作品申报书,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同时需提交申报书纸质版,纸质版申报书需隐藏参赛者信息,可无推荐者。如在材料中写有透漏信息项,则视为淘汰。
竞赛分委会将组织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书进行评审,选拔进入复赛的作品名单将在教务处网站予以公示。
(三)提交复赛材料(次年3月初)
进入复赛的参赛队需按要求撰写论文初稿,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同时需提交论文初稿纸质版,纸质版论文初稿需隐藏参赛者信息,如在作品中写有透漏信息项,则视为淘汰。
竞赛分委会将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报告书进行评审,选拔进入决赛的作品名单将在教务处网站予以公示。
(四)决赛答辩(次年3月下旬)
进入到决赛的团队,需对论文初稿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完善,并制作PPT,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准备答辩。
三、补充条款
1.参赛选手须严格按上述条款参赛,对违规作品,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所获全部奖项,并取消其作者所在学院的优秀组织奖参评资格。
2.竞赛分委会拥有发布和组织获奖作品进行成果转让的优先权。
3.本次大赛所有作品作者须签订授权书,授权北京交通大学“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结集出版、发布其作品(简介)以供监督及成果转让。
4. 竞赛分委会拥有对“社科赛”相关规定的最终解释权。
四、优秀作品回顾
往届获奖作品名单详见附件,仅供同学们参考。
五、赛前指导
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分委会将于本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开始前举办经验交流会为同学们提供指导,请同学们密切关注通知。
附件1: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名单
附件2: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名单
北京交通大学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分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