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
经济管理学院召开2007年工作会议(2)
2007-02-01 16:00 信息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393
2007年1月31日-2月1 日,经济管理学院召开了由全体院领导,各系所主任、书记、MBA教育中心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实验室负责人、机关科室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此次工作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学习与讨论学校“十一五”工作要点与学院2007年工作计划;二是讨论学院改革与发展问题。 会议第一阶段由刘延平院长主持。刘院长首先回顾了学院在十五期间在学 科建设、基地建设、专业学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指出“十五”末学院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十一五”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要把握时机,采取措施,保持自身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刘院长详细介绍了学校与学院今后总体战略目标及基本要求,并对主要的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张明玉副院长随后将学院“十一五”发展主要指标与学校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学院当前的状况,指出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促进了与会人员的共识。屈波副院长指出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各项评估的关键,应该研究有关评估、评比方面的评选规律,在此基础上相应的指标要细化、安排到各系所,明确责任和要求;同时指出学院“十一五”规划应参考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将其中提到的国家级精品教材、特色专业点、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双语教学试验中心等指标考虑进去,并制定相应措施。王德瑜副书记详细阐述了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五个系所和三个中心的负责老师也先后发言,结合所在单位对学院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提出了详尽的修改建议。 会议的第二阶段由屈波副院长主持,由各系所、中心、实验室汇报2006年主要工作及2007年工作设想。经济系、会计系、工商系、信管系、物流所、MBA教育中心、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实验室的负责人在总结2006年主要工作的基础上,交流了各自所取得成绩和效果,发掘了存在的问题,在2007年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屈波副院长最后指出,各系所、中心和实验室都要结合国家、北京市、学校以及学院的相关规划,将工作分成三个层次来考虑:第一层次是对学院近十年有示范作用的项目要深入思考;第二层次是结合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我们应该做哪几项重点工作;第三层次是维持、促进当前的良好运行,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会议的第三阶段由张明玉副院长主持,针对学院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人员围绕本科、研究生课程建设一体化、研究生(含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团队建设、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管理办法与改革、实验室建设的目标、科研工作与基地建设一体化、专业学位建设与培养特色、学院管理权限下移、学院分配制度改革、教师考核办法改革、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展开了详尽、深入的讨论。 会议一致认为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从外延拓展到内涵发展的根本转变,在学科建设上重在提高现有质量,突出特色;在科学研究上,重点在出高水平的成果、举办高水平会议和原创性的课题;在人才引进上,注重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重点扶持拔尖人才;在学生规模上,更加重视培养质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要全面清理、制定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体系;在对外交流上,要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逐步推进在资源有偿占用、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注重科学性、规范性,要让每个教职工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改革性的措施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再做出相应的变化。 刘延平院长最后对本次大会作了总结,指出学院和各系所中心要想大事、抓大事,要争取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扎实工作、奋发进取,按照学校及学院“十一五”规划精神,今后的工作中要处理好稳定、改革、发展的关系。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学院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各系所、中心要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所在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明确目标,通过机制与体制创新,促进全院上下一心,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和谐经济管理学院扎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