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贯彻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2008年12月11日—12日,经管学院首届研究生指导工作会议顺利召开。这次会议动议已有几年之久,学院研究生工作组集中筹备达半年多,会议讨论的相关文件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及教师代表大会反复修改。会议召开又适逢我国研究生教育恢复3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永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方跃法,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屈晓婷,研究生院副院长郝生跃,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绳丽慧,经管学院院长刘延平、党委书记张明玉、副院长郭雪萌、副院长张真继与全体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与专业学位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共120余人参加了大会。
12月11日下午3:00,会议正式开始。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明玉主持,院长刘延平致开幕辞。刘院长首先诚挚地感谢多年来一贯支持经管学院研究生工作的学校领导、研究生院领导、各位研究生导师以及负责研究生管理的同志们,感谢他们为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所做的卓越贡献。接下来他就经管学院研究生的特点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刘院长指出:经管学院研究生招生从1956年的运输经济系10人的规模到目前每年招生逾1000人、在校生超过2500人的规模,学院研究生具有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学生层次多、培养专业多、学生差别大等五大特点;由于规模扩大带来的生师比例增大、培养质量及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就业竞争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希望大会能促进导师间的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促进经济管理学院完成高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方跃法代表学校讲话,他首先表明经管学院研究生培养在学校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肯定了这次大会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当前我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生师比太高、教师对学生指导不足、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有待创新等。
经管学院八位资深导师从不同角度交流培养学生的经验。徐寿波院士讲述自己一直将严谨治学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论文高标准严要求,有的博士论文进行了二十多次修改;荣朝和教授提出他“一个问题、一种理论、一条主线、一个路线”的观点及博士论文应解决的“八个问题”。刘伊生教授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论文模式创新和论文规范方面介绍了自己的观点;鞠颂东教授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围绕他的“创新——研究方向,凝练——团队文化”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与老师分享。张润彤教授从科研能力和因材施教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黎群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做法和学生的切身感受进行了汇报。马忠教授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从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能力的训练、创新潜力的挖掘等方面作了精彩汇报。林玳玳教授以其几十年如一日对学生慈母般的全方位关怀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郭雪萌副院长简明扼要地对《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管理文件汇编(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导读,提出了今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并诚挚期待各位导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月12日,分应用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工商管理三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围绕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教学成果努力方向、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等方面展开。
闭幕大会由郭雪萌副院长主持。各小组从研究生招生、学制、学习方式、生师比、科研制度、学校政策导向等方面介绍了讨论成果。
张明玉书记做会议总结,他指出这是一次求真、务实的会议,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并宣布今后定期召开。对学院老师们多年来用责任心和爱心培养学生感到由衷地欣慰,并表示会珍惜讨论中形成的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扎实做好总结工作,切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工作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次大会的老师,有的出差刚回从机场赶来,有的从医院直接赶来;有的为照顾年幼的孩子,大会完后赶回家,次日大早又赶来参加讨论。正是因为领导、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与倾力支持,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经济管理学院
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