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
我院两项成果荣获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2009-09-26 16:00 信息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632
经过一个月的网上公示,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我校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李孟刚完成的《产业安全理论研究》获优秀成果著作奖二等奖;经管学院马忠等人完成的《金字塔结构下终结所有权与控制权研究》获优秀成果著作奖三等奖,这是1995年该奖项设立以来,我校完成的成果首次获得奖励。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每3年评选一次,是为表彰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奖项。它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科研奖项,代表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最高水平。此次评选活动中,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64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8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392项,成果普及奖13项。 附:成果简介 李孟刚老师完成的《产业安全理论研究》,对产业安全的涵义进行了全面界定,并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了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提出了产业控制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安全理论体系。运用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产业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剖析产业安全问题的新路径,同时揭示了现有产业经济学理论在解释产业安全问题方面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构建了非线性的产业安全理论模型,并分别设计了基于内外因影响因素和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的产业安全理论模型。引入出口对外资企业依存度等指标,完善了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马忠老师等人完成的《金字塔结构下终结所有权与控制权研究》,通过构建简单理论模型,分析金字塔型所有权结构下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诱发代理问题主要根源。论著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大宗股权交易中控制权私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并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丰富了我国关于控制权私利的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控制性股东的代理成本。首次通过分析我国高管变更与大宗股权交易溢价、公司业绩、担保和资金占用等关联交易的关系,检验了大宗股权交易后控股股东更换公司高管人员的私利动机。首次检验了民营和非民营控股股东更换高管人员的动机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