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召开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系列研讨会
2011-08-30 16:00
信息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702
2011年8月19日、26日,经济管理学院先后在思源东楼611召开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结合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讨论学校、学院《十二五规划》、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系列研讨会。学院全体领导、三十余位教授、中青年教师先后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分别由刘延平院长和张明玉书记主持。
全体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学校与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结合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一工作方针,是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原则;学校与学院《十二五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保障有力,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学校、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体设计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体与会人员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状况,针对经济管理学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致认为,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全面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建设的要求,以适应和推进社会体制建设为重点,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的攻坚阶段。
学校 “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经济管理学院等学院设立“改革特区”(简称试点学院),开展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经济管理学院应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出新思路、新办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大发展。大家围绕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畅所欲言,献言献策,形成广泛共识,为学院未来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供基本思路。
在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方面,要强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分级奖学金制,扩大自主招生比例,实行经济管理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建立全学分制,实施3-6年弹性学制、按学分收费、专业模块化,借鉴国际著名商学院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方法论课程群、科研训练体系;形成团队培养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引导制,构建虚实结合的“新书院”培养模式,实现学业指导、科研训练、成人成才“三位一体”,导师团队式与学生群体式有机融合,实现基于住宿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化、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的一体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具有领军潜质的国际化经管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强调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评聘分开制度,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建立完善基于考核的人员流转机制;探索实施年薪制,使学院教师的总体薪酬水平参照中等发达国家商学院教师的平均薪酬水平;探索建立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侧重考察教师岗位履职情况和工作绩效,结合团队建设,实行以团队考核为主、个人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改革。同时,完善培训制度,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在创新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要强调“教授治学,民主管理”。通过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耦合式管理体制,建立学院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和系、所、中心构成的三级组织体系,明确执行机构职责。规范执行程序,实施分类管理,使学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水平和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大力推进学院文化建设,发扬“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传统,践行“知行”校训,营造全体教师全心全意为育人尽心尽责的氛围。
从4月份开始,学院先后召开了十余次学习《教育规划纲要》,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学院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研讨会,数十位学院教师先后参加了研讨活动,老师们参与热情高涨。通过学习与研讨,老师们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学院未来深入推进“试点学院”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