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职务:
所属系所:
导师类型:
办公电话 :
通讯地址 :
电子邮件 :1527524356@qq.com
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余青教授长期从事旅游移动性、旅游交通、风景道、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了四十余项包括浙江省、湖南
省湘西州、杭州、西安、无锡、温州、浙江国家风景名胜区雁荡山、内蒙古敕勒川、内蒙古成吉思汗陵、黄河-长城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道等省市、风景名胜区、
景区景点、风景道规划的编制与研究工作。先后在《旅游学刊》、《民族研究》、《地理研究》、《中国园林》、《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权威和核心期刊
上,发表了“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与计划”、“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鄂尔多斯风景道为例”、
“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近年来中国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研究”、“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发展
模式”等大量论文。主持编著了《风景道理论与实践》、《绿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导则》、《生态网络与绿道;概念、设计与实施》等专著和译著。
余青教授是最早将国外风景道研究引入中国,从事风景道及游径理论研究、实践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学者。并在致力于立足中国国情,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理
论框架体系和实证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实践和教学上的创新性研究。2004年规划设计了温州柑橘花滨海风景道,2006年创新性规划设计了中国第一
条风景道――鄂尔多斯风景道,2008年规划设计了国内首条水陆风景道--黄河-长城风景道。这些工作是目前国内学者在风景道规划设计方面进行地较为深
入、具有开创性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工作得到了规划委托方地充分肯定和很好地社会反响。在教学方面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旅游景观与风景道规划设计》课程,开创
了风景道研究在中国高等院校教学实践工作的先例。
近年来,余青教授致力于旅游移动性研究。移动性(mobility)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旅行及其支持系统是所有旅游活动所必须依赖的
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旅游移动过程中,一些旅行设施和设备、一些移动过程本身的体验,已经成为人们制定出游决策的主要动因。旅游移动性是以人类的出游行为
为基本观察点,来讨论交通运输(尤其是硬件的交通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同时重视移动性所产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影响,以及所有这些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旅游移动性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旅游交通、旅行服务、旅游信息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朝着更为人本、更为绿色、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出版及拟将出版论著与译著:
《红色旅游与文化》,国家新闻出版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双百工程”重点出版物, 已出版
《道路灵活性与关联性规划设计丛书》(四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出版计划立项项目, 即将出版
之一:《作为公共产品的风景道及评估体系》
之二:《主题型风景道规划与设计》
之三:《风景道路侧规划与提升》
之四:《城市道路灵活性设计》
《绿道译丛》(三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已出版
之一:《绿道规划、设计和开发导则》,2009年
之二:《生态网络与绿道;概念、设计与实施》,2011年
之三:《美国绿道》,2012年
发表主要论文:
《CSS理念在城市历史文化型街区更新改造中的应用与启示---以美国底特律伍德沃德大街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1
《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开发与管理研究——以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游径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13,8
《滨水风景道的规划设计研究——以黄河•长城风景道为例》规划师,2013,8
《基于工具包的风景道营销》旅游论坛,2012,2
《城市更新中主干道提升改造探索——以波士顿中央干道/隧道工程(CA/T)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2-10
《作为线型旅游目的地的风景道空间结构——以哥伦比亚河历史公路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10
《遗产文化型风景道节事活动开发与设计--以66号公路为例》旅游论坛,2011,6
《国干道升级改造应重视风景道的建设》中国公路,2011,1
《风景道是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综合运输,2011,1
《基于法案的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国外城市规划,2010,6
《风景道游憩服务设施建设——以美国蓝岭风景道为例》中外公路,2010,6
《美国国家风景游径开发与管理研究——以阿帕拉契国家风景游径为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2009年会会议论文集,2009,12
《旅游交通研究现状与趋势探析》旅游论坛,2010,3
《美国国家风景道基金资助分析》中国园林,2010,3
《美国国家风景道评估体系研究》中国园林,2009,7.
《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地理研究,2007,6.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与计划》中国园林,2007,11.
《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鄂尔多斯风景道为例》旅游学刊,2007,10.
《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学刊,2006,5.
《“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经济地理,2006,6.
《节事品牌形象营建的3P-3I模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综述》人文地理,2005,6.
《中国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研究》地理研究,2004,4.
《近年来中国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研究》人文地理,2003,6.
《西部旅游发展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研究.》桂林旅专学报,2003,1.
《1999年中国旅游景区(点)现状》中国旅游年鉴,2000.
《2001年中国旅游景区(点)现状》中国旅游年鉴,2002.
《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发展模式》人文地理,2001,6.
《贵州省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贵州民族研究,2001,1.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民族研究,2000,4.
《贵州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开发探析》贵州社会科学,1999,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及旅游扶贫研究》经济地理,1998,2.
《加速贵州民俗风情游旅游产品开发》贵州民族研究,1996,2.
《论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经济地理,1996,4.
《在国际旅游大潮中发展贵州的旅游业》(中国经济文库).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报刊宣传报道:
《风景道旅途中的魅力》中国旅游报,2010-01-27
《内蒙古打造世界级水陆风景道》中国旅游报,2009-11-25
《景观道 美在路上》中国旅游报,2009-07-09
《鄂尔多斯风景道,迎风舒展的“旗帜之路”》中国旅游报,2007-11-28
《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以鄂尔多斯为例》中国旅游报,200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