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类-并购解析】保护主义抬头 数十亿美元跨境并购恐遭扼杀

2012年05月11日信息来源:2012年05月11日

    随着跨境收购日渐增多,保护主义也不断抬头,其背后不但有经济因素,政治顾虑也在作祟。分析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保护主义可能会在2011年扼杀数十亿美元国际并购。
    综合媒体1月5日报道,银行家们表示,各国政府保护本国标志性企业的兴趣日浓,由此引发的越来越多的保护主义可能会在2011年扼杀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并购。
    自然资源、农产品相关部门、以及国防相关部门等等行业更加易于受到保护。在部分亚洲国家,银行和证券交易所也被认为容易受到保护。
    在理想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极少妨碍外资收购本国公司。但现实是,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尤其是在并购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吸引公众以及政界关注的情况下。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td)出资78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证券市场运营商ASX的交易就遭到澳大利亚议员反对,该国议员可能阻止修改为交易铺平道路的法律。
    主权风险一直都是政治敏感性收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银行家们表示,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这种风险进一步增强,因为多国政府都在危机期间向私营企业注资,使它们免于破产。
    花旗集团(Citigroup)亚太区并购负责人班菲尔德(Colin Banfield)表示:“我们已经目睹跨境收购交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审查和政治控制,现如今各国保护主义兴趣也比过去浓厚。”
班菲尔德补充称,“其中部分原因仅仅在于,各国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多年以来自己国家过于宽松地允许外资进入本地市场,但本国公司却无法在其他市场获得同样的待遇;此外,跨境收购也有政治意义包含其中。”
    加拿大2010年11月决定阻止必和必拓(BHP Billiton)以390亿美元价格收购钾肥公司Potash Corp,全球企业为之惊讶,加拿大营造的利于经商的形象大打折扣。
    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最大的肥料厂落入外国之手,这个观念动摇了加拿大出售Potash的决定。
    涉及保护主义,交易规模也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家们表示,交易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收购案都会吸引无数公众的眼球,从而招致政治审查。
    摩根大通(J.P.Morgan)亚太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玛琳(Todd Marin)表示,监管问题以及主权担忧是大型跨境收购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永远不会消失。他补充称,只要公司参与这类交易,就会自然而然地吸引股东和监管方的注意力。
    必和必拓和力拓(Rio Tinto)2010年10月份放弃组建全球最大铁矿石合资企业的计划,原因就是欧盟监管机构表示会对此予以阻止。
    在另一个案例中,英国石油勘探公司凯恩能源(Cairn Energy)计划将其印度分支机构多数股权作价96亿美元卖给韦丹塔资源(Vedanta Resources),也遭遇政治阻力。印度政府已经将公布决定的时间延迟至2011年3月,称还有许多复杂问题需要解决。
世华财讯 2011年01月05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