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的6年中,我国并购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活跃,交易规模由2007年770.74亿美元增至2011年1542.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0.44%。跨境并购交易规模除2010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外,其余年份增长幅度较为平缓,2012年至今跨境并购交易为293.3亿美元。欧债危机蔓延、境外企业估值偏低、股东出售意愿增强给国内企业出境并购带来良好契机,与此同时,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人口红利拉动下,外资企业陆续对境内消费品及服务领域展开投资。
政策扶持下国内并购交易逐年攀升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的6年中,我国并购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活跃,交易规模由2007年770.74亿美元增至2011年1542.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0.44%。跨境并购交易规模除2010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外,其余年份增长幅度较为平缓,2012年至今跨境并购交易为293.3亿美元(见图1)。
图1 2007年至2012YTD中国企业出境并购规模及占比趋势图
中国并购市场跨境并购完成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主要源于以下三点:首先是国家政策层面积极扶持。2008年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的解禁给我国企业出境并购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扶持;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我国将完善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简化和规范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管理”;10月,证监会公示企业并购重组审核流程和进度,此举的发布大大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效率,避免了冗长的审批程序给交易带来的不确定性;去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颁布2011版《外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更加明晰了外商对境内企业投资的限制级鼓励领域,有利于外资企业有针对性入境展开投资。
第二,IPO市场为并购交易提供充足资金。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募资规模也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天文数字的募资和超募资金背后,为企业出境并购交易提供了最为丰厚的资金保障,是企业并购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第三,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要将优质资产集中,累及企业发展的资产剥离,而兼并重组就洽洽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种捷径,不但在企业发展初期为其提供在行业内发展壮大的机会,也为日后进入新领域提供契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细分领域涌现,行业间增加更多整合机会,从本质上来讲企业自身并购意愿增强。
欧债危机蔓延 出境并购瞄准高端技术
根据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规模由2007年135.81亿美元升至2012年的930.9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39%,交易宣布案例数量由2007年107起升至2012年的208起,复合增长率达14%。尤其2012年初至今,再次刷新了中企出境并购交宣布易规模,达到近6年最高值93.09亿美元,平均单笔交易完成规模也达到6亿美元高值(见图2,表1)。
一方面,欧债危机带来的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企业普遍估值偏低濒临破产,股东出售意愿强烈,对中企出海是个好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对能源的制造技术需求骤增,利用外资企业在当地广泛的渠道分布来拓展国际市场,以及完善国内产业链、提升企业利润空间等,都成为国内企业出境主要原因。
图2 2007年至2012YTD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宣布交易趋势图
今年国内重大出境并购宣布交易中,能源行业和机械制造业无疑是一个亮点。首先能源方面,今年6月,中石化和中海油拟140亿英镑收购英国石油公司(BP)持有的俄罗斯第三大石油开发商俄罗斯能源合资公司秋明BP(TNK-BP)的半数股权;7月24日,中石化宣布已同意斥资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英国分公司49%权益,逐渐展现出国内能源公司在走出国门展开收购的同时,不再满足于某一区域的能源开采权,而是转向对公司整体收购的趋势。
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全球性能源公司尼克森全部流通股及43亿美元债务,该交易有望成为其史上最大一笔现金收购案。尼克森虽为加拿大企业,然而其资源部分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湾和英国北海等地,因此该交易获得美国籍加拿大政府的双重认可就显得尤为关键。近期,加拿大政府表示在最后两周的审批公示时间内对该笔交易慎重考虑。2008年国内另外两家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相继获得海上原油勘探开采牌照后,使得这家全球唯一专注海上油田开发的中海油压力与日剧增,寻求境外具有丰富资源产量的公司对弥补其天然气产量欠缺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PC巨头联想集团先后展开的几笔海外收购也尤为突出。首先,是两笔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的交易:9月5日,其全资子公司Lenovo Brazil 9.35亿元完成收购巴西最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CCE公司全部股权,该公司主要从事个人计算机及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分销、市场推广及销售业务;10月8日,联想集团全资附属公司Lenovo Germany Holding GmbH 1.15亿欧元增持德国消费电子零售企业MDN 17.32%股权,交易后,联想集团持有MDN股权增至79.81%,这两笔交易将对联想集团布局全球化销售网络、提高境外个人电脑及其它电子消费品市场份额起到重大推动。另外,9月20日,联想集团宣布收购政府及教育等公众领域领先的美国云计算软件安全公司Stoneware,体现出联想集团在完善个人电脑业务的同时,提高其全球品牌影响力、布局关联行业的战略考量。
表1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重大宣布交易
从出境完成交易规模来看,中企出境并购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从2007年44.63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234.22亿美元,增长幅度达425%,其中2010年达到最高值709.06亿美元,2010年长江基建91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EDF Energy、吉利收购瑞典汽车沃尔沃等交易使得当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完成规模达到近6年来最高值(见图3)。
图3 2007年至2012YTD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完成交易趋势图
今年初至今,工程机械行业涌现一批出境并购潮,一些老牌且在国际上极具技术和渠道实力的德国、意大利企业走入国内企业视野,对其全球领先技术的垂涎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主要目的。
1月底,三一重工(600031.SH)联合中信基金3.6亿欧元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公司全部股权,成为2008年中联重科(000157.SZ)联合弘毅、高盛、曼达林三家PE基金参与收购意大利CIFA全部股权后的又一经典案例。国内工程机械第三大巨头徐工集团也不甘示弱,7月底成功将德国混凝土机械设备制造商施维英公司52%股权收入囊中,至此,国内三大工程机械巨头大手笔出境交易纷纷落下帷幕,巨额交易的背后,对企业也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技术整合挑战。
另外,国内发动机巨头山东重工集团旗下潍柴动力,继去年成功购得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公司后,今年9月以7.38亿欧元从私募股权机构高盛和KKR手中收购德国工业叉车巨头凯傲集团25%股权(2006年高盛联合KKR将凯傲集团全部股权收购),其中4.67亿欧元将通过增资形式收购凯傲25%股份,2.71亿欧元收购凯傲下属林德液压业务70%股份。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是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交易完成后有望改善国内液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获得的尴尬局面。
另外,来自文化传媒领域的两起大型并购同样十分引人关注。5月8日,万达院线拟以26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收购完成后万达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9月5日,交易顺利完成。此次交易的背后,凸显出万达集团布局海外市场、为其日后竞争进口片发行权等增加筹码,在一定程度上对万达IPO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9月25日,国内多元化娱乐传媒集团小马奔腾宣布联合印度媒体巨头信实媒体3020万美元收购美国著名特效制作公司Digital Domain(数字王国),主要收购标的为其核心资产以及包括电影、视觉特效、广告制作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收购完成后小马奔腾和信实媒体将分别持有数字王国70%和30%股权。此次收购将会对国产电影特效制作带来一个技术上的飞跃,同时完善国内电影产业链、提高电影后期制作企业利润起到重要作用(见表2)。
表2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重大完成交易
光鲜的成功交易背后,还有一些交易出境受阻,对重大失败交易的关注也为日后国内企业出海提供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对国内投行并购服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8月9日,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向美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AONE.NSDQ)提出收购协议,拟以4.65亿美元收购其80%股份,在美国奥巴马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的政策背景下,A123集团曾在2009年获得政府2.49亿美元资金注入。10月16日,A123公司宣告破产并终止与万向集团收购事宜,同时与美国江森自控集团达成1.25亿美元资产收购协议。交易的终止体现出美国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另外对市场份额和技术居行业第一的A123来讲,不愿核心技术流出是其主要想法。10月22日,美国豪客比奇宣布北京卓越航空拟114亿收购其资产的交易终止,卓越航空同时损失5000万美元保证金,缺乏资金实力成为本次交易失败的主要原因(见表3)。
表3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重大失败交易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完成案例数量共134起,能源及矿业以36起案例占比27%居行业之首,制造业、IT分别以25、11起案例占比19%、8%分居二三位(见图4)。
图4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完成交易数量按行业分布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完成交易规模234.22亿美元,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能源行业和制造业,两行业累计占比达83%。其中能源及矿业涉及规模147.04亿美元,占比63%,制造业出境规模分别为47.61亿美元占比分20%(见图5)。
图5 2012年至今中国企业出境并购交易完成规模按行业分布
入境并购集中于消费服务领域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外资企业自2008年开始入境交易明显增涨,交易规模自2008年17.6亿美元增至2011年88.1亿美元,交易案例数量也激增至2011年的153起,2012年至今外资企业入境交易规模达59.1亿美元,交易数量为60起(见图6,表4)。
从具体案例来看,外资企业入境并购交易还是较多的集中在消费和服务领域:今年初港交所上市餐饮企业小肥羊被百胜集团收购后私有化退市,丹麦乳制品企业爱氏晨曦22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获得其5.9%股份,外资酒业分销巨头帝亚吉欧63.18亿美元收购四川水井坊60.29%股权收购,试图打开国内酒类销售渠道。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尚未形成竞争格局的四线城市、农村市场消费增长潜力,是外资企业觊觎国内市场的重要因素,预计在国内人口红利的拉动下,未来2-3年内消费及服务领域入境并购交易仍会呈现增长态势。
另外,有两笔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入境并购交易,也与消费品领域相关:美国梅西百货1500万美元收购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佳品网、美国零售超市巨头沃尔玛入境控股收购中国最大的网络超市1号店。通过与线上企业的紧密结合来分享国内消费品市场份额成为外资企业入境交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图6 2007年至2012YTD外资企业入境并购完成交易趋势图
表4 2012年至今外资企业入境并购重大交易
ChinaVenture 201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