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往往是反映汽车行业本身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如果行业的投资行为逐渐疲软、投资量能减少、投资人纷纷离场,那就说明这个行业有很大的问题。而在汽车行业整体趋缓的今天,汽车投资机会是否还在?“当然,”庞大汽车收购并购中心主任王曙华24日在《2012中国汽车产业投融资策略与服务论坛》现场称,“最近,各大汽车的经销集团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扩张,开展了圈内称之为疯狂的并购业务。”
王曙华表示,9月4日,庞大集团下属子公司庞大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对中汽南华股份的收购,从而结束了双龙汽车在中国销售南北分置的局面,庞大也成为韩国双龙在中国的唯一代理商。尽管王曙华没有透露收购中汽南华股份的具体金额,但其举了一个例子,去年8月29日晚上正通并购中汽南方的消息一出,对庞大来说不亚于一个8级地震,因为这起并购价格开到了55亿,后来他和一位朋友私下聊天时聊到庞大当时也在参与,那位朋友问他为什么放弃了?王曙华给他的回答是价格。
其实除庞大外,宝信汽车公开宣布以3.05亿美元收购了严峻汽车集团、广汇汽车宣布与四川申隆签订了股权协议,正式更名为广汇申隆汽车等等。
在王曙华看来,目前恰恰是并购的好时机,只不过是有限制有制约的。西方的经济在持续下滑,从美国到现在的欧盟。但是有一个好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是连续的、可持续性的,这种状态会增加并购的机会,同时可以降低并购的成本。
不过,俗话说,有好处就有坏处。王曙华认为,对于并购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并购企业自身要有足够的能力来消化,并且有充足的资源。
谈到这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之前庞大在北京曾并购了一家奇瑞的经销商,价格很便宜,在签约交割的那天中午,这家经销商的两个负责售后的班组找到他要整体辞职。因为庞大集团有10几家经销奇瑞的4S店,所以紧急从北京和石家庄调过去两个班组,当时宁可其他店歇业,也不要被并购的企业有一天或者有一个小时停止业务。后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王曙华非常认真地反思过这个事情,这两个班组整体辞职的目的并不是说想找更好地工作,而是想以并购为契机增加个人收入。虽然最终没有得逞,但是教训很大。所以收购时机的把握既要看外部环境,也要看内部环境,要自己有准备有储备。
其实,这一波并购潮并非只存在于经销商行业。知名的零部件集团波鸿集团的总裁董平也同样在寻找机会并果断出手。在董平看来,“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什么时候能够刹住车。它的病根在什么地方,用郎大炮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的病根或者真正的危机就是制造业危机”。之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全球受影响最小的第一是德国,第二是美国,第三还是美国,就是因为他们的制造业很发达。中国的制造业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在全球就只能是大。
谈及今年对加拿大一家企业的并购,董平透露,中间的过程也是几经周折,当时被并购公司甚至发公告说没戏了,最后还是被他们又拉回来。为什么一定要买,就是因为对方一有技术,二有客户。宝马、奔驰这些企业本身很难信任一家单纯的中国企业,更核心的还是你自身的能力不行。董平表示,“坦率地讲,再给点钱也认了,没办法,这个阶段报价贵不贵看企业自身的需求,想得到的东西再贵都觉得便宜。”董平认为,目前这个阶段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但并购目标必须能满足核心技术和扩大规模这两个关键点。
无论是选择并购,还是苦练内功,企业最终看重的都是这个行业的前景。在当天的论坛上,广发证券汽车首席分析师张乐对“十二五”期间的两个判断颇有价值,拿来与大家分享。他认为,“十二五”期间可能出台的两个比较重大的结构性的政策。第一,税改。作为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未来有可能走出像日本当年走出的道路,在税收方面从购置向使用、保有进行转移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政府能够调结构,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创收。
第二,柴油降税的政策。一个重大的变量发生变化了,如果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原先汽柴油生产的比重因为工艺的原因是固定的2:1的关系,需求端快速地生长带来柴油相对地紧缺,这个问题在“十二五”期间非常明显。未来不排除某个时间节点出现汽油需求的减少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政策出台会产生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网易汽车 201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