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整合评论-汽车行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 剑指核心技术

2012年09月09日信息来源:2012年09月09日

    近日,四川波鸿集团斥资2.45亿美元全资并购国际零部件巨头威斯卡特集团的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令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夜间爆红,成为中国汽车业第四大海外并购的主角。
    专家表示,近期的海外并购对象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主,表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打破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掌控关键技术和市场局面的战略越来越明显。
    海外并购动作频频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表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挤压,同时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时间比整车企业要短,无论是技术底蕴还是人才储备都与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差距明显。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目前的欧债危机,使欧美日汽车市场日益萎缩,国外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陷入困境,这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的良好时机,通过并购可以快速增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
    据了解,威斯卡特是世界著名的轿车与轻型卡车铸铁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壳体及排气系统的生产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在北美、欧洲、亚洲拥有7个工厂及7个销售/技术服务中心,其主要客户包括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等。此次并购完成后,四川波鸿集团将投资23.5亿元在四川绵阳建厂,在保证威斯卡特原有工厂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将在中国的工厂投产威斯卡特所有的产品。
    去年,四川波鸿集团出资900万美元收购了法国诺龙无锡公司,获得了国际先进铸铁冶炼技术,以及大众、博世等知名客户。今年4月四川波鸿集团又与德国EB公司签约,共同投资兴建奥迪EA888第三代发动机缸体项目,其中四川波鸿集团出资80%。德国EB是大众奥迪EA888第二代、第三代发动机缸体的全球惟一供货方。
    6月底,宁波华翔发布公告,宣布出资400万欧元收购德国HELBAKO公司30%的股权。HELBAKO主要从事轿车电子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主要客户为宝马、奔驰、大众、奥迪和保时捷等。华翔希望通过此次交易进入汽车电子这一零部件行业核心领域。
    5月底,中升控股宣布,收购德国汽车个性化专家、奔驰四大御用改装品牌之一卡尔森汽车技术有限公司70%的股权。卡尔森是德国一家顶级汽车改装公司,此次收购行动意味着改装车业务将成为中升控股的新业务。
    3月中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凌云集团联合国内其他企业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此次股权收购标志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汽车门锁制造方面拥有了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优质产品、高端客户以及成熟的研发体系,将进一步推动国内企业以跨国公司的身份进军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高端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德国凯毅德公司是一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国际知名汽车门锁企业,是大众、福特、宝马、奔驰等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汽车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该企业掌握着汽车锁行业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拥有840余项专利技术,模块化、智能化设计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德国总部外,凯毅德公司还在捷克、美国、墨西哥、南非、中国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两家参股公司。
    汽车零部件之痛亟待改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表示,是不是汽车强国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因为许多涉及安全、节能、排放的核心技术都在零部件上,零部件的技术没有突破,汽车就无法达到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此外,零部件是整车的上游,是原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的直接用户,因此汽车零部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同时又受到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汽车零部件之痛若不加以“医治”,必将伤及中国汽车强国之梦。
    数据显示,尽管坐拥低廉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但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目前,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5000多家,其中80%以上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超过1亿元的只有130家,国内近7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成本高、整体效益低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国内申请的汽车技术专利80%左右是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较少,核心技术基本没有掌握。
    专家表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尤其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机械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严重不足。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宣称的“自主技术”很多都是仿制,缺乏核心技术。
    据了解,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为重点保护国内整车厂商,对于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市场采取了开放态度,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了整车的合资股比,却对外资投资汽车零部件领域没有做任何限制。目前,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
    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近期频频进行的海外并购,业内专家存在不同观点。有专家认为,成功的海外收购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国内企业应抓住时机,通过海外并购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
    也有专家表示,核心技术一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的“短板”,但难题是国内零部件企业如何能够通过海外并购把收购的技术转化为自身的技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往往是为了满足资本运作的需要,一是可以通过本地化生产获得政府土地和财政上的补贴,二是这部分资产可以注入上市公司,增加融资的筹码。
    对此,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肯定海外并购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水平的同时也表示,要警惕买回来的技术是否附带专利权,如果没有专利权,即使100%购买对方公司股份,仍然需要花钱买技术,无益于改变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并购成功的关键要素。
    新华信汽车分析师认为,海外并购需从商业模式出发。要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必不可少。通过并购将被收购方的资源纳入企业发展体系,实现自身商业模式的强化或升级,从而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2年08月28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