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类-企业并购评论】外资并购“难跃”审查关

2012年05月10日信息来源:2012年05月10日

    被誉为“中国白酒业并购第一案”的英国企业帝亚吉欧对水井坊的并购案,在经历了9个月的漫长等待后,仍然在多部门的审批过程中。
  更有评论人士认为,此次并购有望搁浅。有媒体报道称,在此期间,英国政府多次发函敦促,种种因素使得此项交易颇显复杂。
  “截止到目前商务部反垄断局累计审查的并购案件已有100多起,其中只有1起禁止并购,另有6起案件中,3起案件要求结构剥离,3起案件要求行为剥离。”在2010北京国际并购研讨洽谈会上,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公开表示,其中一起被禁止的并购案例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
  有人士分析,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虽不及汇源并购案的影响波及之广,但是,在涉及到外资并购上,此次并购案例还需经过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三个部委的审查。商务部对外资并购项目进行审查,文化部的审查主要涉及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酒窖,国家工商总局则是对商标使用等做出审批。
  尚明透露,一般审查部门立项后,20—30天为第一阶段审查。如此次阶段不能顺利通过,便会进入为期三个月的第二阶段审查。“一旦进入到这个阶段,根据美国和欧盟等相关反垄断规定和惯例,并购案件基本不能成功。而由于我国《反垄断法》是一个新生的法律条文,因此许多案件都会经过这一阶段,因此设计的外资并购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收到第二阶段通知后,经常会有点‘焦躁’。”尚明笑称。
  水井坊易主变数犹存
  历经9个月,并购审查还未结束,与当初并购接洽之初双向信心十足相比,目前企业双方的耐心大打折扣。
  今年3月2日,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全球最大的烈酒集团帝亚吉欧通过控股公司DHHBV公司发出收购要约,同意受让盈盛投资所持全兴集团4%的股权,若此次收购达成,DHHBV公司将以53%的控股权直接控股四川全兴集团,同时,也将以39.71%的股权间接控股上市公司水井坊。
  尚明在上述会议上表示,目前反垄断审查主要在三个部门,商务部反垄断局主要负责经营者集中,也就是并购;国家发改委主要是涉及到价格垄断;而国家工商局则主要是针对滥用市场地位方面。而有媒体分析,此次并购还需涉及到文化部,主要是涉及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酒窖。
  而就在水井坊公告的同一天,水井坊发出了另一份资产出售公告,以6482.85万元的价格将旗下全兴酒业55%的股权出售给了成都金瑞通实业。有人士分析此次全兴品牌就顺利挪出上市公司,绕过了“名优白酒生产需由中方控股”的政策。
  根据《反垄断法》,经营者集中审查最长期限为180天;假如反垄断审查在180天通过,然后一天时间也不耽误,立刻向审批机关提交“规定的全部文件”,还需要经过30天得知审批结果,合计210天。
  自从水井坊发布公告后,至今已经9个月,已经270多天。有媒体透露,在此期间,英国政府多次发函敦促,种种因素使得此项交易颇显复杂。
  正因如此,上市公司水井坊今年三季度以来,便遭到机构的连续减持,股价已经从高位回落。
  纵观我国白酒高端市场,在茅台、五粮液等长期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水井坊逆市而生,成功在高端白酒市场站住脚跟。但是随着资金链的短缺以及其他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了此次交易案例的发生。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此次并购虽不能撼动白酒市场既有格局,但是在外资并购上,多项审查的规定,使得交易的期限一再延长。
  加强并购安全审查据尚明介绍,目前反垄断审查绝大多数情况下,针对能够控制过大的市场份额的并购项目。反垄断局已经处理了几起这样的案件中,在要求反垄断常规要求的结构剥离以外,也在采取行为剥离的方式。“以此前进行的一个化工企业并购案为例,已经采取行为剥离的方式,将产量的50%卖给无关联的第三方,但是这种方法能够出现最终预想的效果,仍然值得观察。”尚明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无论是外资走进来,还是中资走出去,每年都有许多案例。
  而在上述洽谈会当天,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吴汝川表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今年前11个月我国并购市场交易额达到1420亿美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形式从原来仅仅是参股,到逐渐参股收购并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逐渐深化。
  从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来看,无论是凯雷并购徐工,还是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频频出拳,从而引起国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讨论。因此外资并购审查机制的建立提上日程。
  经过各方努力,“反垄断法”在争议中于2008年实施。2009年初,《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方案》已经基本完成。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的同时,“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有市场评论人士认为,中国建立符合国际管理的外资并购管理机制是合情合理的。而目前也正在建立一套新的外资并购本地公司的安全审查体系。
中国企业报 2010年12月23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