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类-产业整合评论】海外并购警惕"速胜论"

2012年03月20日信息来源:2012年03月20日

    零部件是决定整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正因此,业内公认缺乏零部件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瓶颈。 日前,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简称"PCM")与美国通用公司在底特律签约,收购了通用旗下NEXTEER公司。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据此认为中国汽车发展找到了一条"捷径","速胜论"大行其事。
    自去年京西重工1亿美元收购德尔福之后,本次PCM以4.5亿美元的收购金额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单从并购结果来看,中国零部件企业已经拥有"世界规模",但如果据此认为,自中国车企成功并购或联手世界名牌车企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跟进发力"就能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走上一条坦途,结论还下得太早。
    毋庸讳言,我国汽车零部件最为核心的动力总成、电子控制、悬架等附加值高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大都来自于外资和合资零部件企业,正因此,中国的大部分车企仍被看作"世界汽车总装车间"而并非严格意义的汽车生产厂。但是,即使在并购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否真正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耗时多久才能掌握这些技术,目前仍难判断。以本次并购来说,PCM在收购后仍将保持并继续发展NEXTEER现有的生产和研发业务,从企业自身来看这种稳健举措无可厚非,但如果对外开发新市场新客户进展不顺、对内管理暂时仍难完全介入,则新的企业将面临尴尬。再直白的说,表面看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对外国"同行"的一次成功"超低",而实际上很可能成为他人在经济低迷时期的一次"缓冲",合易,分,也并不一定难。
    从发展上看,中国企业花巨资并购以期建立中国新的汽车零部件板块,满足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目标是宏伟的。中国零部件行业缺少技术积累,利用国外先进公司的现有资源看起来也像一条捷径。"迅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填补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并改变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板块与格局,擢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际主流市场的影响力。"这一切"看起来很美",但正是因为积累的缺乏,即使走上了一条"捷径",该补的课还是要补,专业人才的培训、储备,自主产品的研发、推广,那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仅靠买来的"先进武器",是无法打赢战争的,即使是商战。类似的例子,100年前并不罕见。 在已经拥有先进的零部件生产能力之后,中国车企是否会认可其产品,从而让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至少在短时期内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对此,PCM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呢?

慧聪汽车配件网 2010年07月16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