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做大,央企整合驶入“快车道”

2021年12月24日信息来源:2021年12月24日

本文转载自《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wap/#/content/220726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 南方周末实习生 金梦恬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又一次强调“专业化整合”——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专业化是相对于行政化“拉郎配”而言的,专业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化、法治化。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当前,“做强”“做优”更为紧迫,也是进一步“做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3日《南方周末》)

1.jpg

2021年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成立,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视觉中国/图)


2021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已顺利完成。

上一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此后三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目标是让国有企业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等。

2021年以来,一批符合国企改革方向的央企重组整合项目相继完成。

据国资委官网,3月,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重组成立中国中化控股有限公司,新集团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万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工企业;6月,中国普天并入中国电科,国有信息通信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下半年,鞍钢重组本钢,新集团粗钢产能达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紧接着,中国西电集团与国家电网所属输配电装备制造企业,整合成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年底,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诚通物流板块实施专业化整合,成立中国物流集团。

在2021年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2121年以来,央企整合驶入快车道。

从196家到96家

回顾央企重组整合的历程,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数量上看,可以将其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3年至2010年,国资委成立初期,央企数量多,又提出了明确的重组整合目标,这一阶段央企重组整合的速度较快;2010年至2015年,这个时期主要巩固前期的重组整合成果,速度变缓;2016年至今,《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发布,加上明确了国企改革的目标,重组整合的速度又加快了。

根据国资委主管主办的《国资报告》杂志2015年一篇文章的梳理,央企重组的方式包括合并、收购、接管、标购、剥离、售卖、分立、破产等。

自2014年底至今,央企数量由112家减少到96家。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央企数量为196家。

2021年,央企重组整合提速明显,年内已有5起央企重组整合。而在过去两年中,仅有3起,包括中丝集团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对中国中钢集团实施托管。

多位受访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2021年央企重组整合的提速,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有关。

2020年10月,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三年对于党中央、国务院“1+N”顶层设计、政策体系的落实,是具体施工图。

国务院“1+N”顶层设计指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自2015年起逐渐形成。

胡迟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国资委一直在推进央企重组,但这些年没有强调重组的进度和目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

央企重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胡迟强调,2021年的几起重组本质上还是“瓜熟蒂落”的结果。“两化的重组(即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重组),本钢、鞍钢重组都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磨合。”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持相同观点。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央企重组整合不是齐头并进,尽管央企重组完成的时间集中在2021年,但酝酿的时间有所差异。

以近日一起令市场瞩目的重组为例,12月6日,国资委公告,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板块下的四家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组建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物被中国诚通托管多年,(联姻前)双方实际上经过了几年的‘谈朋友’阶段。”张秋生说。

“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

央企重组整合通常有横向、纵向两种模式。简单来说,横向指两家从事同类业务的企业合并,例如2015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重组;纵向指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比如中冶集团并入五矿集团。

还有一种以“共享竞合”为核心的“铁塔模式”。2014年7月,三大电信运营商剥离自有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成立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建设、多家共享。四年后,中国铁塔(00788.HK)在香港上市,成为2018年全球最大的IPO。

“铁塔模式”后来被称为“专业化整合”。在2018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彭华岗指出,铁塔公司是一个专业化整合的典型案例。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文成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专业化整合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过程看,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推动整合;二是从结果看,主责主业更加突出。

彭华岗也在上述会议中表示,“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推动无偿划转、有偿收购、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亦认为,专业化是相对于行政化“拉郎配”而言的,专业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化、法治化。

“现在新组建的央企遵循着市场化的原则,例如引进股东,走一种股权多元化的模式。”吴刚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中国物流集团就是一家股权多元化的企业。据央视报道,中国物流集团同步引入中国东航、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在股权上,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诚通持股比例相同,为38.91%;三家战略投资者分别持股10%、7.3%、4.9%。

根据国资委官网最新消息,目前已有14家中央企业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国有全资企业。

1640333899971777.jpg

信息来源:国资委官网、新华社、证券时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数据收集:南方周末记者封聪颖、南方周末实习生金梦恬 (梁淑怡/图)

加强“专业化整合”

2019年初,彭华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资委从几年前就开始做专业化整合,但从2019年开始,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此后,国资委多次提及要更多地推进专业化整合。例如,彭华岗在2021年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下一步央企重组整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专业化整合,另一方面是央企集团战略性重组。

胡迟表示,过去央企重组后进行资产、业务等“合并同类项”,其实包含专业化整合的内涵,专业化整合的概念被提炼并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央企重组开始聚焦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大块头”。

“‘大块头’的产业种类多。假如两家央企旗下各有10个产业板块,它们可能只有5个板块是可以合并同类项的,那对于重组后的新企业来说,就有15个板块,它的产业集中度反而更差了。”胡迟指出,专业化整合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国企改革研究专家、中企之声(北京)企业管理研究院院长李锦观察到,这几年因为专业化的重组,往往会派生出新的央企,“新的央企基本上都是专业化重组的结果”。比如,2021年新登场的两家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和中国物流集团是专业化重组的模式。

李锦认为,在新发展阶段,央企专业化整合仍然是重点。央企在主业方面,总体上进步很大,但也存在着资源分散、主业不突出等问题,还存在着在某个专业上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前几年的整合,重点是解决多元化带来的“乱”字,与“专”字要求有差距。因此,要着眼长远,从核心能力培育的视角来思考、推进专业化整合工作。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又一次强调“专业化整合”——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中国物流集团符合这一关于专业化整合的新内涵。张秋生指出,中国铁物与中国诚通物流板块的整合,不仅涉及横向的同行企业,也涉及物流产业链上下游,涉及运输仓储等物流各领域,涉及物流金融与产业,涉及国内外物流供应链等等,实际上已比过去所说的“专业化整合”的范畴要广。

李锦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实际上专业化重组有三个阶段的特征,初期由混乱走向集中、随后由集中走向专业、下一阶段则是以提高产业链水平为特征。”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提出专业化整合,其实就是在强调要做强、做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张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张巍表示,从企业管理层面去理解专业化整合,它和“专业化战略”这个词的意思相近,主要指这家公司需要集中所有的资源和能力到自己所擅长的核心业务,以此带动公司的成长。

2021年3月,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旗帜》发表文章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当前,“做强”“做优”更为紧迫,也是进一步“做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郝鹏指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必须有一批能够体现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支撑。

2021年12月18日,国资委部署央企2022年八项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郝鹏要求各企业聚焦解决大而不强、全而不优问题,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全面改进,着力提升技术牵引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力、提升全球竞争力。

“以前市场担心(央企重组)会提高单一企业的掌控能力,或者说可能产生垄断问题。其实,现在企业面向的是全球市场,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怎么可能达到垄断?”胡迟指出,从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去看,能对过去央企重组中出现的质疑有新的认识。

胡迟举例称,南车和北车合并后的中车集团在国内市场独大,但在国际市场上拿订单时,依旧要和西门子、阿尔卡特集团等激烈竞争。“看待垄断问题不仅要从国内市场看,更要从国际市场看,同样的企业在国内有几家,在国外又有几家。”

在操作过程中,央企重组整合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早在2006年,央企重组就确立了“有进有退”的整体策略。当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比如,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依法破产。

时隔十年后,国务院又对国企改革提出了“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要求。

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四个一批”,其中“清理退出一批”就是指清理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退出一批不具有发展优势的非主营业务等措施。

国资委在2021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也明确,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清退“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加大亏损子企业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减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的业务规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