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0 张明:中医药产业面临挑战

  

中医药产业面临挑战


张明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瑰宝,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目前我国拥有中成药8000余种,但在国际草药市场上,我国的中药出口额仅占世界草药贸易总额的3%左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外“洋中药”、“汉方药”的进口甚至对国内中成药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我国至今仍无一例中成药产品以药品身份出口到欧美等主流医药市场。


  因此,中医药学要想走向世界,面临着许多困难及挑战,综合分析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缺乏创新,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医学的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包括医生的主观判断和患者自身的主观判断)需要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中药材生产过程的GAP规范尚未实施;中药炮制的规范及控制标准不明确等。中医药学信息的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只占其销售收入的1%左右,而广告投入却占了10%~15%。拿不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的新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大打折扣;中药业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规模效应差,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和机制尚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我国在国际草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小,制约着我国制药行业快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外在因素包括:中医学本身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和东方哲学内涵,与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异;各国有关中医药的法规己经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国外对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热潮不断升级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药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日韩两国纷纷加大了在传统医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更早地把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到传统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上来,现已占领了一部分国际市场份额,成为中医药领域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中药制造业应该靠技术,靠品牌,在产品价值链上向高端发展。而向高端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俗语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产品”,任何团体、任何单位、任何个人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信誉,都必须使自己的服务或新产品达到规定标准。国际行业标准是一把双刃剑,企业一方面以此作为自己提供服务或生产产品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个武器对在市场上进行投机取巧的竞争对手进行监督和鞭笞。


  其次,利用市场优势如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相对低的优势,迅速结成联盟,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经营之路;改变“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引发中药现代化理论研讨热潮,增加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品牌建设速度,尽量缩短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创造时间;加强整合力量,建立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改变少数几家企业、少数品种、游兵散勇式作战模式,实现中药产业整体走向国际化。


  再次,在产学研的结合方面,加强中医药生产与人类疾病谱变化和临床需要的密切联系,使企业生产真正造福人类。同时优化教育结构,注重和加强“中医人”的素质建设,为制造业的升级储备足够的人才;安全性、有效性是中医药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所在,鼓励和扶持中医药的临床试验,建立和完善中医临床治疗疗效的评价体系,建立和加强中医药在临床多学科协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产权是企业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随着入世的深入,我国医药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企业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保密和反窃取安全教育,尽快做好知识产权制度的本土化,使其尽快为我所用。


  2011年3月新版GMP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升级。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圆满完成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标志着中国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第一次得到了全球最严格的药监机构FDA的正式认可,它已成为中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里程碑。中医药走向世界任重道远,我们不但要敢于面对机遇,更要敢于面对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为全球人民健康服务。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pdf下载:/uploadfile/2013/0506/20130506093147895.pdf


  word下载:/uploadfile/2013/0506/20130506093203268.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