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研究所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行业标准JT/T 1240—2019《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技术要求》(简称JT/T 1240标准),对公共汽电车(公交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乘客门控制系统、应急出口、破窗装置、车用灭火装置、电池舱自动灭火装置电池箱灭火装置、易燃挥发物监测报警装置、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等多种专用安全设施,提出了功能、技术和安装配置方面的具体要求,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有超过65万辆公共汽电车、近百万名公交车驾驶员,每天运输乘客超2亿人次,每一辆公交车都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近年来的多起公交车自燃、乘客抢夺方向盘等事故,严重影响到公交车运营安全和公共安全,也反映出车辆安全设施在设计、使用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运行安全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邀请行政管理部门、专家学者、运营企业、制造厂商及协会组织等进行了反复论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隔离设施等技术要求。2019年1月29日,JT/T 1240标准获批准发布。


该标准是交通运输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从公交车辆服务设施保障的层面考虑,在新形势下制定的普适性行业标准。结合公共汽电车属性,标准提出了多项细化要求,其中对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安装位置、方式和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规定电池舱自动灭火装置、电池箱灭火装置相关要求,给保有量持续增长的新能源公交车加了一道安全保险。多位专家表示,随着公交车辆的持续升级和更新换代,行业需要新的安全标准来约束,此次JT/T 1240标准出台正当其时。


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首入行业标准


重庆万州“10.28”城市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提出,推动现有公交车全部加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全行业热盼相关技术标准出台。




此前,业内流传着“司机包围”“隔离护栏”等不同叫法。随着JT/T 1240标准的发布,交通运输部不但明确了‘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名称,而且提出了对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的安装位置、方式和使用的明确要求,这也是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首次被纳入行业标准。


JT/T 1240标准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一般由后围、侧围等组成,侧围应设施护围门。其设置的主要原则为:不应影响驾驶员安全视线,不应影响乘客及驾驶员的应急撤离;不应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座椅调节;不应影响驾驶员观测右侧前乘客门区域及后视镜、刷卡机、投币机等;应有效防止乘客与驾驶员直接肢体接触,防止乘客抢夺方向盘;应满足结构强度设计要求。


标准对发动机后置公共汽电车和新能源公共汽电车的防护隔离设施规定了以下要求:防护隔离设施后围上部空隙高度不大于300mm,侧围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mm,侧围前端应在驾驶员遇乘客威胁、袭击或抢夺方向盘等事件时起到防护作用;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开启方向应向外打开,门轴宜设在驾驶员后侧。护围门内侧应有锁止装置,驾驶员突遇身体不适等紧急情况应能从外部打开。


标准对发动机前置公共汽电车,规定应结合车长、发动机布置形式等条件,设置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或护栏。


标准对所有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电车,设置驾驶员防护隔离设施,均要求通过标准中规定的测量装置检验,即设置在乘客站立区域的测量装置的活动臂无法碰到驾驶员身体任何部位和转向盘。


此外,根据记者拿到的JT/T 1240标准《编制说明》,考虑到当前大部分城市公交车未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装置,或已安装的不符合标准的相关要求,若全部改造成本较高,因此标准主要适用于新购置的公交车辆,已有的未安装驾驶区隔离防护设施的车辆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灭火装置技术要求更高更细致


火灾是公交车运营重点防范的安全隐患之一,无论是车厢起火还是新能源公交车电池箱、电池舱起火,都应配备有效的灭火或报警装置,确保第一时间将事故消灭。灭火装置应用已久,JT/T 1240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重要技术要求,值得业内高度重视。


去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电动公交车冒烟、起火事件,背后原因大多指向了动力电池。刚刚出台的JT/T 1240标准明确要求,新能源公交车应配置具有热失控预警、火灾报警及火灾抑制功能的电池箱灭火装置,装置应在检测到储能装置热失控和火情时发出警报,并明确要求“确保热事故信号发生后5分钟内没有发生电池箱外部起火或爆炸”。




参与JT/T 1240标准起草的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李明明认为,电池箱灭火装置热失控预警就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手段。“防范电动汽车起火及爆炸,正确的做法是:预防为主,灭火为辅,提升监测预警技术并介入必要的自动灭火措施。”


“从JT/T 1240标准规定的各项专用安全设施来看,电池箱灭火装置的技术要求门槛比较高。因为其他安全设施都是外置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唯有电池箱灭火装置及技术规定的电池漏液检测装置,是在封闭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李明明说。


李明明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箱灭火装置产品可分为探测报警类电子产品和灭火装置类产品,在车上应用既要符合汽车产品标准,又需要符合消防产品的相关规定。


“当前,电池舱自动灭火装置、电池箱灭火装置已是行业普遍认同需安装的产品了,相关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JT/T 1240标准出台后,客车企业主动学习的热情很高,都在仔细研究标准,对比技术配置,零部件企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市场机会。”李明明说。


除了电池舱、电池箱灭火装置,对于车厢内灭火装置,JT/T 1240标准也作出了多项技术规定,确保车内发生起火事故时能及时有效灭火,且不影响驾驶员应急处置。


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正介绍,在车用灭火装置方面,JT/T 1240标准一方面直接引用了GB 34655对于发动机舱、仪表台、缓速器及灭火剂用量,以及客舱内手提式灭火器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提出仪表台如果配备自动灭火装置,在启动及释放后,从仪表台内溢出的灭火剂不应在15秒内影响驾驶员的有效视线。


“这一指标设置主要考虑灭火剂不得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15秒,可给予驾驶员加速靠边停车的操作时间。”王正说。


这一指标同样是对车用灭火剂技术路线的引导。王正介绍,在公交车辆上,不同区域不同原因引发的起火,对应有2至3种不同的灭火剂。比如在发动机舱采用的通常是超细干粉灭火剂,而在仪表台上,超细干粉灭火剂不易挥发,容易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因此并不适用。


“如何让灭火剂在15秒内不影响驾驶员的有效视线?这是 JT/T 1240标准对仪表台灭火装置提出的要求,也是相关零部件企业接下来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技术路线。”王正说。